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AG视讯- AG真人视讯平台| AG真人视讯官网|B股闪崩,A股急跌,人民币连贬,通货膨胀,房价暴跌……风暴终于来了!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19    次浏览

刚刚,B股崩盘! B股指数K线图今天(9月17日),B股指数收跌6.15%,创下1月以来最大跌幅。 上海B股最大跌幅一度达到6.69%,到收盘仍然跌了6.15%: 受B股影响,A股引发连锁反应。 对于今天B股的下跌,很多人有各种分析和猜测,有的说是因为“非居民账户涉税尽职”导致B股成了惊弓之鸟。上周五,国家税务总局就《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参与国际间打击利用海外账户逃避税行为一致行动。而本周一正是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鉴于B股交易量小、筹码集中的特点,部分违规资金或避险资金的出逃,是B股急跌并带动A股调整的直接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港股前几天的调整,导致这次B股有跟着港股下跌的因素。还有观点认为,是美国货币基金新规10月14日生效,这意味着美国要进一步吸引海外资金回流。财经作家刘晓博分析,这轮B股的闪崩,毫无疑问跟人民币近期的连续贬值有关。 今天,人民币暴跌! 国庆节后,人民币贬值一天一个台阶,连续刷新6年新低。从国庆至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733点。今日(10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下调222点报6.7379,逼近6.74关口,创一周以来最大跌幅,刷新6年新低(2010年9月14日以来)。 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走势图承接上文,为什么说B股的闪崩元凶是人民币贬值?B股的公司都是国内的,说到底都是人民币资产,它只不过是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汇率下跌,当然会导致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跌。由于B股流动性不好,所以很难招架住稍大规模的减持,所以今天的暴跌就很好理解了。大趋势是,只要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包括A股、B股和房产在内的人民币资产,都将面临缩水和泡沫挤压。 新一轮股汇双杀? 既然人民币资产都要面临缩水,那新一轮股汇双杀会来吗?财经作家刘晓博的看法是:1、新一轮“股汇双杀”事实上已经来临,但跟今年1月相比,至少股市的跌幅不会有那么大。目前股市调整了很久,杠杆率不高,加上没有熔断制度,所以股市风险基本可控,问题不会太大。而且,为了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A股可能还有一些投资机会在孕育。2、汇率方面,人民币对美元估计仍然将继续贬值一段,但年内很难突破7:1。这对于中国实体经济是利好,对于化解国内资产泡沫也有好处,虽然会带来波澜。但贬值幅度不会太大,更不会失控。 3、黄金长线已经具备投资价值,主要原因是人民币贬值。但在美元第二次加息前后,或许会有新的波动。今天黄金股的大涨,其实是避险资金涌入造成的。 未来,恶性通膨,房价暴跌? 通货膨胀?中投证券张捷给出了逻辑传导:汇率跌→货币政策?→物价起→货币政策?→房价下跌→货币政策?→汇率再跌、物价再起。11 月、 12 月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汇率下跌到一定程度将会传导到国内的一般价格水平,即未来“汇率、物价、房价“演进的第一个阶段,预计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将是”汇率跌、物价渐起“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选择集中亍对于汇率贬值的干预程度。有两个选择:如果延续入篮前的较强力干预,延缓了汇率跌向物价起的传导过程。然而,却消耗了外汇储备,将更大的压力和风险留给了第三个阶段。如果货币政策减少对汇率的干预,那么,汇率的下跌转化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时间缩短。如此做,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消耗,但货币政策徆快面临第二阶段抉择,即面对“高物价、高房价“的抉择,即”物价起→货币政策?→房价下跌“。在这个阶段,货币政策又有两个选择:强力反通胀不温和反通胀。最终导向都是货币政策的被迫转向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只是时间不节奏的不同。房地产价格下跌后,挤出的流动性要么流向国内,要么流向海外,对应的是国内通胀的进一步走高或汇率的再度贬值。房价暴跌?有人说,汇率大跌=美元再走强=资本流向美国=中国房地产圈不到钱=房价下跌。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整个市场预期逆转,投资客担心的人民币贬值会促使投资者逐渐放弃房产这样价格过高的资产。尤其是那些早些时候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或不敢再轻易进入中国市场,多种作用助推中国房价下跌。 【延伸】年轻人,不要再贷款买房了! 来源:凤凰财经(finance_ifeng)综合报道在中国,买房95%靠按揭贷款,而且年轻人买房的需求最大。估计只有不足5%是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家里资助买房的。当然还有一些富二代全款买房的事,就另当别论了。为什么说穷二代,农二代,职二代,或者说普通青年为什么不要着急买房呢?先说下中国的房贷被透支得非常严重了,楼市泡沫大,年轻人做接盘侠要考虑清楚楼市崩塌的后果。房贷收入比是房贷除以可支配收入,百分比越高代表老百姓还款压力越重,目前中国房贷收入比已经快达到了40%,超过了美国在次贷危机时的32%,快接近房产泡沫时期的日本。今年2016年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而且央行新增的货币几乎都涌入了楼市贷款中。如果房贷挤压了我们大部分收入,老百姓就没钱去消费其他商品了,抑制扩大内需,对实体经济也是一种打击。所以说中国是将楼市杠杆用到了极限,已经存在一定风险了。那些使用高杠杆买房的年轻人,如果未来房价跌了,经济不景气了,你们贷下的房贷是否还还得起?虽然我们都清楚房价已属于非理性上涨,为什么还有年轻人拼了命要去买房呢?有人抱怨:是中国的丈母娘,逼高了中国房价!研究过邻国日本,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娘。日本青年结婚买房子也很贵,日本弹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价当然比较高(在世界上排名是位列前茅的),日本青年却不着急买房。日本青年怕买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赏美好生活的机会,也更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我们呢 ,为了一套蜗居不惜借贷做房奴。除此之外,年轻人诚惶诚恐的买房,还有一个原因。大多数人被高房价吓住了——现在不买,以后还会涨,房价永远比工资涨的快。现在不买,恐怕以后再也买不起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70年代,电话刚刚兴起时,就有舆论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那时候有一部电话,可以被神化到领导干部的层次。但是,现在你看看,一个座机电话能值多少钱,如今已经是苹果手机烂大街了。在以前,结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而80年代,结婚时的“三大件”就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 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三大子”,即“房子、车子和票子。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有攀比的心理,新鲜事物一出来,大家都跟着攀比。大家想过没有,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无非是供求关系。当整个国家在渴求一样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在一段时间内是稀缺的。大家争抢,就有商人涌入这个行业,就有投机倒把的人炒这个东西。70年代,有人囤自行车倒卖,现代人开始囤什么了?房子呀。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加上中国的传统观念,没有房子就没有家,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互相攀比谁家住的房子大。大家都在抢房子这个东西,抢的人多了,房子价格就涨了,一个月涨几百上千都是常见的。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一个东西越被疯抢看起来就越值钱。从经济学角度讲:当需求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一段时间内,房子会疯狂上涨,加上中间投机倒把人的炒作,房子更是非理性上涨。更多的人,资金,热钱涌入这个行业,去疯狂的买地盖房子,更多的实体企业老板关了工厂,疯狂囤房,一个个疯 了一样涌入地产圈。而且,央企地王的频出,更让人看到了楼市的疯狂。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盖房,疯狂炒房。这个现象正常吗?当房子的总量超过购房者的需求量时,结果会怎样?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鬼城已是前车之鉴。大家想过没有,在全国有多少套房子?未来5年会建多少套?现在虽然放开了二胎,但是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最简单的估计:孩子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2口还有1套房。还算平衡,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大家有房子住了,房子卖给谁呢?如果未来再征收个房产税,未来谁还愿意把房子砸在手上。所以说:房子永远上涨论,是谬论,照现在的速度,用不了20年,楼市该到头了。有人会说,城里人不买,农民会买啊。那么看看城市化进程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搞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3-5年部分试点农民可以住楼房,大大平抑四线城市的上涨。农村城镇化,这也是城市化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要所有的农民去城里买房就是城市化了。在中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传统的农民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民的增加,有土地,有乡镇企业收入,有楼房住,去大城市干嘛?扫大街去?你可知道,很多有技能的农民工收入都比大学生挣得多。另外国家十二五计划规划提出:每年在一、二线城市,新建600万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5年就建3000万套,可以解决一亿涌入城市的新农民的需求。还有数据显示,现在不仅是大城市,楼房空置率高,甚至县级市的楼房空置率也在迅速增加。例如,大城市一个城中村改造,有的村民一个人就能手握7套房子。所以很多农民根本不缺房。为此,国家出手挤压楼市泡沫,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高管,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传达楼市调控精神。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而且国务院发文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规范“众筹买房”等行为。别看现在楼市涨的红红火火,但是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泡沫了,以及国庆期间十几个城市轮番调控楼市,也能看到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在高位接盘,尤其是首付不够,通过贷款或者高杠杆买房的年轻人要警惕风险。当视死如归的接盘侠,要当心飞地高摔得重。如果你相信,10年前上万元的手机,电脑现在可以轻松买到,我们就有理由相信:10年后,房子也许没那么贵。当然你有足够的资金,想买几套房子那随便你,风险自担。但是如果经济条件不成熟,考虑租房也不丢人,不要用最具想象力的黄金10年(25岁-35岁)给银行打工,而错失了自己的职业成长期。牛熊档案综合自:思想内参(youthinking)、凤凰财经、21财闻汇、中金在线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其它小伙伴 21财闻汇 ID:jiayou21cbh长按并识别关注21财闻汇:专注财经领域,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广度,同时有热度、态度和锐度的财经资讯,致力于提升您的财富价值。金评媒 ID:jpman21长按并识别关注金评媒:向钱进!向钱进!赚钱才是硬道理,小媒君不来虚的,给你最实用的理财方法。